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抓住产业计量机遇 服务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计量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21年12月31日,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 2035年)》,明确提出加强计量基础研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强化计量应用,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加强计量能力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等

2021年12月31日,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 2035年)》,明确提出加强计量基础研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强化计量应用,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加强计量能力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方向,为“十四五”钢铁工业计量测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2021年,全球粗钢产量19.505亿吨,我国粗钢产量10.328亿吨,占比53%,产量连续26年位列世界第一,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军工建设需求。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钢研)作为我国金属新材料研发基地、冶金行业重大关键与共性技术创新基地以及国家冶金分析测试技术权威机构,深知一个产业的计量测试水平决定了其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其精,无止境;其准,无极限。科学的计量测试技术是现代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冶金计量工作处于“离散自由开展计量”时期,产品和原料成分检验多为瓶瓶罐罐,能源计量几乎是空白,计量管理处于无专业机构、无专业队伍、无专用场地的“三无”状态,计量器具的使用全凭基层管理人员按自我意志“自由开展”,“眼表心秤”现象十分普遍。

二十世纪末,冶金行业最先提出“器具为基础,数据为中心,体系为保证”的计量方针,有效促进了企业计量工作由“计量器具管理”向“计量数据管理”转变,工作重心从计量器具运行管理转向计控一体化与服务主体。1996年,《钢铁企业计量结算数据管理工作规范》颁布实施,把冶金计量数据管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992年,ISO 国际标准在冶金行业开始推行,加快了我国冶金计量工作与国际同业接轨的步伐。同时,一批大型冶金企业把ISO 实验室认可标准作为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率先通过了认证,加速实现了冶金计量“从狭义到广义”“从静态到动态”“从离线到在线”的全过程管理,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产业计量未来发展

(作者系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自1998年起,随着科学工程技术的创新积累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钢铁工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我国钢产量突破2亿吨,2008年超过5亿吨,2015年首破8亿吨,2020年首破10亿吨大关。2006年,我国钢铁产品的进出口格局发生根本性逆转,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2014年,中国钢材累计出口量超过累计进口量,彻底结束了我国钢铁材料供给不足的历史。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国产化、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品种质量优化提升。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钢产量约135亿吨,有力支撑着了国家重大工程和高端装备的高质高速发展。但是,我国钢铁工业目前仍然存在产能过剩压力大、产业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大幅提升供给质量等一系列关键性任务,为钢铁工业计量测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计量测试是保障钢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和高端供给的技术基础,贯穿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出厂检验、加工配送、服役应用和循环回收等全寿命周期;是钢铁工业数智转型的基石和绿色低碳的标尺;是促进智能制造和节能减排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手段。2022年1月,中国钢研牵头筹建的国家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正式获批,未来将聚焦“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难题,不断健全创新体系,把计量测试融入钢铁产业全过程,加强符合流程性钢铁工业特点的量值传递和关键参数测试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装备研制,补齐计量测试短板,夯实产业基础,引领先进钢铁材料计量测试方向,建成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体系,更有效地保证先进钢铁材料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可信。同时,走服务主体之路,为产业培养计量测试高端技术人才,提供高水平、系统性计量测试服务,支撑先进钢铁材料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助力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用关键钢铁材料自主可控,加速推动前沿技术突破,促进钢铁行业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的华丽篇章。

文章来源:《中国计量》 网址: http://www.zgjlzz.cn/zonghexinwen/2022/0527/1203.html

上一篇: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作用 加快推进安徽“三地一区
下一篇:中国计量大学国旗护卫队交接成为一堂特殊的思

中国计量投稿 | 中国计量编辑部| 中国计量版面费 | 中国计量论文发表 | 中国计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计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