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电网输电线路同期线损负损治理技术

来源:中国计量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加强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1],电网的线损按性质可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其中技术线损又称为理论线损,它是根据电网中各元件参数和运行数据计算得到

加强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1],电网的线损按性质可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其中技术线损又称为理论线损,它是根据电网中各元件参数和运行数据计算得到的。管理线损分为统计线损和同期线损等,目前同期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对电网线损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主要方法,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一个供电企业的电网管理水平[2]。同期线损能相对准确反映出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漏电、跑电、冒电、计算装置反应慢等问题,其对电能计算装置要求较高,同时对电量检测具有重要作用[3]。本文逐步排查和分析国网天津蓟州供电公司输电线路出现负损问题的原因,最终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输电线路负损治理技术,以期引导供电企业有效解决输电线路线损问题。

1 场景描述

根据2018年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全年重点工作检查指标要求,35~110 kV输电线路月同期线损率在0%~3%为合格,蓟州电网输电线路中长期存在若干条负损线路,而且由于这些线路所带下级站高压侧无表计,因此负损输电线路模型还包括下级站的变损。经计算,排除了上、下级表计允许误差导致的负损原因,负损问题困扰着线损治理工作,经过长期治理和总结,国网天津蓟州供电公司形成了一套治理电网输电线路负损的方案,实践表明,该方案效果显著。

2 问题分析

根据国网对同期线损的考核要求,蓟州区域内35 kV输电线路唐马二317线、唐下314线、唐官318线、唐桃312线长期存在月同期线损负损问题,如表1所示。这4条线路为110 kV唐庄户站的4条35 kV出线,各自带着不同的35 kV变电站负荷,可以看出,这4条线路从2017年9月开始到2018年3月均处于负损状态(除了2月,春节期间负载率较低)。根据调控部门唐庄户站内接线图,笔者发现,这4条线集中在唐庄户站35 kV 5#母线,初步判断造成集中负损的问题为同一原因。

表1 蓟州电网长期负损线路明细线路名称 模型配置唐马二月同期线损值/%2018年3月-1.48 2018年2月0.17 2018年1月-1.31 2017年12月-3.45 2017年11月-2.15 2017年10月-1.86 2017年9月-1.41唐下输入:唐庄户316;输出:马神桥201输入:唐庄户314;输出:罗庄子202;输出:下营201;输出:下营唐官 输入:唐庄户318;输出:官场唐桃 输入:唐庄户312;输出:桃花园2021;输出:桃花园

3 解决措施

经过长期对输电线路负损问题进行治理分析,笔者总结出一套线路负损处理方案:方式调整→表计及接线、集中器→互感器二次接线→互感器一次(依据远程抄录、潮流图),依据处理的难易程度先后排查负损问题,按照先营销后运检、先表计后互感器、先二次后一次的顺序依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和治理,并形成负损治理流程,如图1所示。

首先,分析负损线路当月有无计划检修、故障除缺等方式调整,所带负荷是否被其他线路倒带过。经查,唐庄户35 kV负损线路负损期间无计划检修、故障处缺等方式调整,排除该种情况。

然后,给营销计量班下派工作任务单,对负损线路计量装置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校验表计、检查表计接线、查看站内集中器是否正常。给营销计量班下派工作任务单,针对唐庄户站唐官318、唐马二316、唐下314、唐桃312线表计进行现场校验,检查表计接线是否存在虚接问题,查看唐庄户站内集中器运行情况。经检查,排除了计量装置问题。

接着,给运检部变电二次专业下派工作任务单,对负损线路互感器二次接线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互感器二次侧到表计侧接线是否存在虚接问题、两侧同相电压是否相等。给运检部二次专业下派工作任务单,针对唐庄户站唐官318、唐马二316、唐下314、唐桃312线互感器二次接线进行现场检查,发现二次接线均无虚接问题,经测量,互感器二次侧到表计侧同相电压均相等,因此排除了各负损线路互感器二次接线虚接等问题。

之后,结合调控潮流参数、用采表计电压、电流远程抄录判断负损线路互感器是否有问题,查看调控监控实时界面,查看负损线路上下级开关有功、电压、电流,比较上级有功是否小于下级。若出现上级小于下级情况,再比较上下级开关电压、电流参数,是否存在上级电压小于下级电压、上下级电流相等的情况,若存在上述情况,则初步判断负损开关所在母线电压互感器存在问题;若比较发现上级电压大于下级电压、上级电流小于下级电流的情况,则可以初步判断负损线路电流互感器存在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计量》 网址: http://www.zgjlzz.cn/qikandaodu/2021/0804/647.html

上一篇:基于药品的药品生产企业计量管理
下一篇:关于计量监督管理中的大数据应用思考

中国计量投稿 | 中国计量编辑部| 中国计量版面费 | 中国计量论文发表 | 中国计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计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