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船用仪表计量保障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中国计量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现代船舶是由诸多系统组成的庞大建筑物,作为海上移动的“城市”,为了确保它的可靠运行,必须安装各类仪表对其动力装置的温度、转速、压力及功率,电力系统的频率、电压及电

现代船舶是由诸多系统组成的庞大建筑物,作为海上移动的“城市”,为了确保它的可靠运行,必须安装各类仪表对其动力装置的温度、转速、压力及功率,电力系统的频率、电压及电流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船员通过查看上述各仪表的示值对船舶航行状况及系统装备的技术状态进行判断,当发现异常时及时干预,以避免事故或者意外发生。因此,开展船用仪表计量保障不仅能确保船用仪表状态受控、量值准确可靠,也对船舶和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内船用仪表计量保障现状

目前,由于在船舶研制论证阶段基本未考虑计量性设计,导致在船舶使用阶段,船用仪表计量保障处于被动。国内船用仪表计量保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船用仪表受检率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部分船用仪表在安装后无法拆卸,二是部分仪表虽然可拆,但拆卸后再安装可能会出现气密性不足或渗油等问题引发设备故障,进而影响船舶运行安全。这两点使得船用仪表受检率大大降低。

2)对船用仪表开展原位计量成本高。由于对仪表开展原位计量可有效避免仪表的拆卸和安装,且具有与仪表实际使用环境一致,计量结果更准确的优点。因而,对船用仪表开展原位计量可有效提高船用仪表计量保障的效率。但由于在船舶研制论证阶段和选用船用仪表时未考虑到船舶使用阶段船用仪表的原位计量,大多数船用仪表的安装管路未预留计量接口,并且选用的船用仪表也无计量接口。这导致在船舶使用阶段,如对船用仪表开展原位计量,必须对船用仪表的安装管路进行接口改造,或者改选带有计量接口的船用仪表。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提高了船用仪表原位计量的成本。

3)船用仪表计量保障有待规范。由于缺乏专门的规章制度对船用仪表计量保障作出规定,目前船用仪表的计量保障通常结合船舶修理开展。一般来说,船舶的计划修船期长于船用仪表规定的计量检定周期,如果船舶管理使用单位计量意识不强,在两个计划修船期期间,未利用船舶靠岸等时机,与计量技术机构沟通,对船用仪表进行计量,则会导致船用仪表超计量周期使用,对船舶运行安全有一定的不良影响。这样,船用仪表计量保障呈现“因人而异”的局面,即如果船舶管理使用单位计量意识强,可有效保证船用仪表计量保障的执行率,否则船用仪表计量保障难以按要求执行。

2 船用仪表的特点及分类

2.1 船用仪表特点

船用仪表为了满足其特殊工作环境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特点,以确保示值的可靠性。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船用仪表种类形式多。第一,船用仪表测量参数涉及的专业多,包括电磁学、力学、热学等专业;第二,船用仪表测量的信号种类复杂,涉及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及脉冲信号等;第三,船用仪表形式多样,有数显仪表、模拟仪表、传感器、调节器和执行器等。可见船用仪表种类形式较多,仪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才能满足仪表日常使用维护和管理的要求。

二是连续工作时间长。船舶在进行载运任务时,时间短则几天至数十天,长则数月甚至一年。为了确保船舶运行安全,必须保证安装在船舶上用以测量动力装置转速、功率、压力等关键仪表在航程内保持示值准确及可靠。若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选用在长时间连续工作情况下状态良好、示值可靠的仪表。

三是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如测量显示动力装置转速、温度及压力等参数的关键仪表在工作环境中会受到振动、噪声等因素影响,要求此类仪表可靠性及安全性要高。

2.2 船用仪表分类

船用仪表发挥测量功能的前提是其示值准确可靠。虽然船用仪表布置广泛,数量众多,但用于确保船舶安全航行的关键仪表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仪表在设计时只是作为指示性仪表,这类仪表对其示值准确度要求不高。因此,本文按照船用仪表测量参数对船舶及人员安全的影响程度,对船用仪表进行如下分类:

A类仪表:此类仪表是确保船舶可操可控、安全运行的关键性仪表,其发生示值失准等故障会影响船舶及人员安全。锅炉压力表、主机压力表、辅机压力表、舵机油压压力表等可归为A类仪表。

B类仪表:此类仪表是确保船舶具备通信等功能、安全航行的重要仪表,其发生示值失准等故障会影响船舶安全航行。通信导航仪表、配电盘压力表、燃油滑油指示仪表等可归为B类仪表。

文章来源:《中国计量》 网址: http://www.zgjlzz.cn/qikandaodu/2021/0706/563.html

上一篇:浅析计量信息化管理问题及优化对策
下一篇:加强高速公路工程监理计量工作的管理

中国计量投稿 | 中国计量编辑部| 中国计量版面费 | 中国计量论文发表 | 中国计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计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