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三农”1)“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长期制约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为了摆脱这一束缚,解决农村落后面貌,贵州省余庆县1999年—2000年在农村相继开展“3115”2)“3115”:三教育、一培训、一发动、五落实。和“233”3)“233”:两发动、三建设、三落实。活动,对农村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发动,着手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后把这些活动提炼为“五通三改三建”4)“五通三改三建”: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改厕、改灶、改环境;建文化广播室、建对外宣传栏、建文体活动场所。,通过工作的开展,厘清了建设思路。于2001年创新提出“四在农家”5)“四在农家”: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理论并进行新农村建设;2011年—2013年,余庆先行先试,运用标准化学科知识首次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西部山区新农村建设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并取得成效;2014年—2016年又开展“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将标准化等学科知识深度融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水、电、路、讯、房、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建设工程,领域宽、范围广是主要特点。领域涵盖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生态可持续等。基础设施建设包含水、电、路、讯、房、寨;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包含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及其他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包含水土流失、植被保护、环境绿化、垃圾收集与无害化处置、污水处理;文体设施包含宣传学习、健身、娱乐、历史传承文化及遗产保护;防灾减灾设施包含防毒、防灾、防害应急等。“水、电、路、讯、房、寨”中,所谓“水”是指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电”即生产生活用电,“路”为交通道路,“讯”为广播电视网络通讯,“房”是人类休养生息的住居场所,“寨”是人们集中生活的村庄、村寨。“水、电、路、讯、房、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与设施,与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厘理,成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3 “标、计、质”学科统揽“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
标准化、计量、质量既是独立的学科,在科技社会发展中又是高度统一的有机体。三个学科知识统揽“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
计量是基础。计量学科核心内容就是围绕“度、量、衡”,实现“度”的统一、“量”的准确、“衡”的可靠。“美丽乡村”建设从设计、施工到建设物资供给、保障物资供给、工程验收等“量”的准确和“度”的统一都是强制性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成为关键控制点之一。
建设过程中,设备、器具、人员、环境等都涉及计量学科,计量测量的方法、依据、程序整个过程也有严格的要求。对计量测量设备使用的技术规范、设备的安装、检定(校准)规程、使用程序方法、人员资质技能以及计量测量结果的计算使用等都要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例如:建设过程中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时间、面积、速度、温度等都是通常所见的测量项目,随处体现。这些测量项目的单位统一、指标参数数据准确、科学、公正发挥了建设过程中的基础作用。
“质量”是建设过程中的根本。习惯上理解“质量”就是物品的“好、坏、优、劣”;广义的“质量”是一种保证能力,是一种保障措施,也是一种管理手段。提高质量水平的方法通常采取策划、实施、检查、整改的循环步骤。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质量”是指产、商品质量,建设工程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产、商品质量主要以“好”“坏”“优”“劣”体现;建设工程质量主要以安全、经济、发挥功能作用体现;生态环境质量主要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舒适、健康、发展可持续等体现;服务质量是行态要求,主要以行为文明、礼貌、热情、周到等体现。所以,质量是一个大范围的工作,是社会进步、发展、文明的体现,也是科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标准化是方法,标准化活动的本身就是依规定矩的活动,标准化过程是“简化、统一、协调、优选”的过程。融入标准化理念、采用标准化方法,能够有效规避“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盲目、重复、任性、杂乱无序的建设浪费。
文章来源:《中国计量》 网址: http://www.zgjlzz.cn/qikandaodu/2021/050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