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浅谈一氧化碳报警器检定及日常监视方法

来源:中国计量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背景 在严峻的安全形势下,保证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一氧化碳报警器是最常见的安全防护工具之一,在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职工的生

1 背景

在严峻的安全形势下,保证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一氧化碳报警器是最常见的安全防护工具之一,在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必须为煤气区域及有限空间作业的职工配备报警器。2019年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更新强检目录,一氧化碳报警器不再作为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建立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对该仪器进行内部检定,这样能为企业节省大量送检费用。企业应重视对一氧化碳报警器的检定和日常管理工作,维护好报警器的性能,就是保证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帮助企业实现全年安全目标,其间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当巨大[1]。

2 测量原理及检定方法

一氧化碳报警器主要由传感器加上电子部件和显示部分组成,由传感器将环境中一氧化碳气体转换成电信号,然后通过电子部件处理,并以浓度值显示出来。检定采用比对法,通过一氧化碳报警器上的显示值与标准气体的标称值比对,算出误差。检定依照国家检定规程JJG915-2008《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执行。

2.1 检定环境条件

检定一氧化碳报警器要求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85%,应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电磁场干扰。

2.2 检定项目

检定项目 首次检定 后续检定 使用中检定外观 + + +报警浓度值 + + +报警功能 + + +示值误差 + + +重复性 + + -响应时间 + + +漂移 + - -注:+为需检定项目;-为可不检定项目

一氧化碳报警器的检定周期为1年,设备修理后或怀疑数值不准确,需要重新检定。

2.3 不确定度评定

如果企业校准实验室通过CNAS认可,可以开展对一氧化碳报警器校准工作,校准项目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主要校准报警器的示值误差,并给出不确定度,客户根据实际情况,验证该报警器是否符合现场使用要求。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需要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下面介绍一氧化碳报警器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1)一氧化碳报警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该不确定度采用B类评定,通过一氧化碳报警器的分辨力导出。

(2)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包含流量变动、人员操作等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该分量的计算方法采用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即采用实验标准偏差来计算。

(3)标准气体引入的不确定度:该不确定度采用B类评定,通过一氧化碳标准气体的标准物质证书给出不确定度导出[2]。

3 一氧化碳报警器日常监视

3.1 监视方法

固定式:用便携式检测报警仪,在现场将探头接近固定式检测报警仪探头保持1min以上,分别读取两台报警仪示值,其差值应小于10μmol/mol。

便携式:使用者在现场将两台便携式检测报警仪探头接近保持1min以上,分别读取两台报警仪示值,其差值应小于10μmol/mol。

3.2 监视结果

两个报警器的测量差值不大于10μmol/mol,判定结果为合格;差值超过10μmol/mol,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停止使用,立即报修。

3.3 日常监视中遇到的问题

在班组日常监视中,CO报警仪显示数值为0或为设定值,数值无变化,无法证明CO报警仪是否工作正常。

由于一部分CO报警器为手动调零,存在误差(实际情况都会把零点调高几个数值,防止零点变为负数),所以通过比对法计算出两个报警仪数值之差并不真实。

4 一氧化碳报警器期间核查

保证公司的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正常运行,在两次检定之间,可进行期间核查,验证该设备是否保持检定时的状态,确保其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核查人员应熟悉所从事核查项目的核查标准和核查方法,掌握各类一氧化碳报警器的操作方法,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开展此项工作。

核查方法项目主要为声光报警是否正常,可用浓度值为1.5倍报警下限设定值的标气对报警仪进行标定,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核查结果不允许大于其最大允许误差。当不符合要求时,应对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重新进行检定。在两次检定之间,至少6个月进行一次期间核查。

[1]蔡建华.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JJG 915-2008[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

[2]叶德培.一级注册计量师基础知识及专业事务[M].第四版.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7:101.

文章来源:《中国计量》 网址: http://www.zgjlzz.cn/qikandaodu/2021/0417/377.html

上一篇:插拔式变比例均匀取样器及气液两相流量计量
下一篇:智能电能表反向有功走字的判定规则研究

中国计量投稿 | 中国计量编辑部| 中国计量版面费 | 中国计量论文发表 | 中国计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计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