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1.数据来源
文章选取CNKI数据库中的研究数据,运用高级检索功能,在“期刊”数据库下,选择“高职”为检索词进行篇名检索,同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时间选择“2005—2018”,总计检索出213篇文章,经过初步的人工去重,最终获得有效的文章199条,将数据导出作为研究分析的对象。
2.数据处理方法
从统计分析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出发,本研究采用以下工具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分析: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3.2)、数据处理软件(Excel)。将导出的199篇期刊数据保存成End-Note格式,接着将文件导入SATI,对样本的年份分布、作者情况、机构刊文等信息,进而进行相关分析。
二、统计结果与数据分析
1.发文数量
将上述数据导入SATI,对“年份”进行字段抽取,再进行频次统计处理。接着,将统计数据结果在Excel中进行图表制作等处理,根据历年的发文数量绘制成折线图(见图1)。
图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发文数量的变化情况
从论文发表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成果产出每年有所波动,但是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详细分析每一年的发文数量,从2005年至2009年,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且于2009年出现第一个峰值;紧接着出现短暂的一年回落,并在2011年出现文章发布的第二个峰值;此后,在2011—2012年期间出现回落,但在2013年又有所增加,达到第三个峰值;2013年至2016年,持续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再次增加,达到这段时期的第四个峰值。从图1中的趋势线可以看出,2005—2018年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基本是以指数的方式在增长。发文数量的变化,一方面说明了2004年8月26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8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未来几年内,学者会持续甚至更加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也会进一步得到增加。
2.来源期刊分布
(1)载文数量
运用SATI对文献来源进行字段抽取和频次统计,得出载文量大于等于5篇的期刊共10种,占比70.85%。分析发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期刊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集中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黑龙江高教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教育研究》等10家核心期刊。一方面说明了该研究领域的学术价值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也代表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水平。另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文主要集中在思政教育类期刊,表明这类期刊高度关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而且,前10名期刊载文量已达141篇,占比70%以上。
(2)区域划分
199篇样本数据共分布在44种期刊上,平均每种期刊的刊文量为4.52篇,刊文最多的为44篇。根据布拉德福定律[1],按照刊文量,将所有期刊分成3个区域。第一区为核心区,发文数量15篇以上,期刊包括2种,共70篇,占比为35.18%;第二区为相关区,载文量5—14篇,期刊8种,论文数71篇,占论文总数的35.68%;第三区为离散区,载文量4篇以下(包括4篇),期刊34种,论文数58篇,占论文总数的29.15%。其中,三个区的期刊数之比为2∶8∶34,等于1:4:17,类似接近1∶4∶16,也就是说布拉德福离散系数为4。三个区的平均载文密度分别为35、8.88和1.71,这也说明了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效应非常显著。
3.作者分布
(1)核心作者测定
根据洛特卡定律[2],可以得出,作者总数为232人,只发1篇文章的作者有213人,占比高达91.81%,相比于洛特卡定律标准,高31.81% ,一方面表明该研究领域中,写1篇论文的作者过多,且与写2篇论文的作者数悬殊太大;另一个方面表明2篇是该研究领域的“分水岭”,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3]发3篇论文的作者总数所占比例也是明显低于洛特卡定律规定的标准比例,进一步说明该研究领域的研究能力亟需提升。
根据普莱斯定律[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发文量最低为0.749×31/2≈1.30,即发表两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可以纳入核心作者群,经统计19人在此范围内。232位作者中,核心作者有19位,占比8.19%。普莱斯定律规定核心作者要撰写该领域全部论文的50%。[5]该研究领域中,核心作者共发表42篇文章,占比21.11%,对照标准,相差28.89%。
文章来源:《中国计量》 网址: http://www.zgjlzz.cn/qikandaodu/2021/0414/365.html
上一篇:热学计量仪器检定与计量研究
下一篇:加快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