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提出
学习动机是引发学习者学习行为的驱动力,可以激发学习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影响着学习的质量与效果[1]。2018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要“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推动课堂教学革命”[2],明确了学习动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目前高校大学生“低头族”现象非常普遍[3],公共选修课逃课率占28.50%[4],说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存在学习动机不足的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何授课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已经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ARCS学习动机模型”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J.M Keller教授于1983年提出来的[5],该模型认为学习动机策略必须重视以下四个要素在教育中的作用:注意 (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品质,取每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简称为“ARCS学习动机模型”。国外学者对ARCS学习动机模型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将该模式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进行教学评估,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1997年,我国学者高利明在《调动学习动机的ARCS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中首次对ARCS学习动机模式进行了系统介绍[6],该模式在教育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在职培训等各个层次和领域,但是对ARCS学习动机模型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的文献不多。为了了解国内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研究现状,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工具,对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后期运用该理论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工具,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的关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相关期刊论文。具体检索方法是:进入CNKI检索平台“学术期刊”数据库,选择“主题”检索项,检索式为:“ARCS”并且“学习动机”。1997年ARCS学习动机模型研究成果在国内首次出现,所以检索起始时间为1997年,检索日期为199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采用精确匹配方式,于2019年10月2日检索到有效中文论文319篇。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表时间及数量分析
对文献按年代分布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该学科的研究发展速度和研究水平规模。从图1可以看出,1997年到2018年,研究ARCS学习动机模型相关的论文数量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始阶段(1997-2005年)。这个阶段研究成果较少,9年共发表论文13篇。虽然数量不多,但刊载的文章为本领域的开山之作,对教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阶段将美国Keller教授提出的ARCS学习动机模型引入到我国的课堂教学中,论文被引频次较高,奠定了ARCS模式重要的研究基础。
第二阶段是稳步增长阶段 (2006-2018年)。该阶段关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研究成果明显增多,并呈现一定的波动起伏,ARCS动机模式得到了较多学者的关注。2017年达到顶峰,发表了49篇。这一阶段的成果主要探讨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各个学科和不同学习对象中的应用方式,包括如何运用ARCS动机模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如何设计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教学策略、如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等。
图1 论文发表时间及数量分析
3.2 来源期刊分析
如表1,分析来源期刊可以了解该领域发文量较多的期刊和影响力较大的期刊。经统计,刊载ARCS学习动机模型研究论文的期刊中,载文量最多的是《中小学电教》和《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发表了11篇和7篇。在发表ARCS学习动机模型研究的期刊中,被引次数最高的是《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分别被引138次、123次和71次。根据论文篇被引次数进行统一,最高的三种期刊是《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分别为 46.0、30.8 和 17.8 次。这三种期刊都是教育学的CSSCI来源期刊,是教育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所发论文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对推动ARCS学习动机模型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表1 来源期刊分布序 号 期刊名 发表数量 被引次数 篇被引次数1中小学电教 1 1 3 7 3.4 2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7 1 6 2.3 3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6 4 3 7.2 4课程教育研究 6 5 0.8 5中国教育信息化 5 2 0 4.0 6电脑知识与技术 5 1 1 2.2 7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5 1 7 3.4 8英语教师 5 8 1.6 9电化教育研究 4 1 2 3 3 0.8 1 0 现代教育技术 4 7 1 1 7.8 1 1 软件导刊 4 1 6 4.0 1 2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4 3 0.8 1 3 中国电化教育 3 1 3 8 4 6.0 1 4 继续教育研究 3 1 0 3.3 1 5 科技信息 3 8 2.7
文章来源:《中国计量》 网址: http://www.zgjlzz.cn/qikandaodu/2021/0414/359.html
上一篇:建设工程现场计量签证管理措施
下一篇:全国林业类高职院校科研产出比较分析